唐驳虎主笔
特朗普政府又开始自顾自的对中国“许愿”了,他们十分希望能在感恩节到来前,收到中国送上来的“大礼”。事情是这样的,美国财政部长,美方谈判牵头人贝森特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中美现在还没有敲定正式的稀土协议,美方“希望”在感恩节前与中国敲定。

美国的感恩节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,今年的话是11月27日,距离现在仅剩10天左右。
贝森特表示,中美釜山会晤后,相信中方会履行各项承诺。而在正式的协议达成后,美国的稀土供应将会恢复到4月4日之前的自由流通状态。
4月4日,也就是特朗普宣布“对等关税”的两天后,中方宣布对中重稀土进行出口管制。
或许是生怕真的被中方“卡脖子”,贝森特后续又在采访中扬言称:若中方“变卦”,美方有许多报复的手段。
中美釜山会晤后,双方分别宣布了一系列对等缓和措施,其中包括中国同意暂停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一年。特朗普对媒体表示“中美关于稀土的争端已经解决”。
然而釜山会晤结束后不到一周,贝森特以及一众白宫高官又威胁道,若中方重启对稀土出口的管制,美国将对华加征高额关税作为报复。
如今贝森特又突然跳出来说什么“10天内达成正式协议”,单方面给中方设置倒计时——这一系列犹如“许愿”般的迷惑操作,恰恰反映出了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心虚和不安。

美国现在这种“催命式”的节奏,说白了就是怕夜长梦多。中方这次愿意暂停管制一年,本质上是给双方创造缓冲空间,同时观察美方接下来的动向。
可美国一边说要缓和,一边又摆出那种“如果你不听话我就惩罚你”的姿态,这种前后矛盾、嘴硬心虚的状态,怎么看都不像有诚意。
面对中国在稀土领域几乎无法撼动的领先地位,美国政客的这些折腾,已经越来越像是自导自演的政治秀了,对外交上的缓和毫无作用。
本月初,特朗普前脚刚刚拍着胸脯保证,说美国“一年之内”就能让关键稀土摆脱对中国的依赖;贝森特后脚就跑到美国新建的一家稀土矿物加工中心“视察”,并一本正经地表示:
“这是美国25年来制造的第一块稀土磁铁,美国正在结束中国对稀土的卡脖子。”
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,这种话更多是面向选民的“表演性发言”。特朗普与贝森特讲得天花乱坠,可真正的产业现实,根本不是一句“第一块磁铁”就能逆转的。

归根结底,这类说辞反而凸显了美国内部对稀土依赖的焦虑——嘴上喊得越响,心里越没底。
稀土这个东西,美国不是没有,但问题在于开采与冶炼。美国国内的稀土矿要重新启动生产,会碰上环保、选矿、成本、效率一堆困难,动不动就涉及地方州政府、环保组织,以及各路议员的扯皮。。
中国的稀土产业链为什么全球领先?资源多只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产业链完整、成本可控、技术成熟,是几十年累积出来的体系,不是你砸钱两年就能模仿出来的。
即便美国现在开始追赶,短时间内也填补上供应链的缺口。更关键的是,美国自己现在对稀土的需求比过去大得多,汽车、军工、芯片设备、量子科技,哪一项不是吃稀土的大户?没有来自中国稳定、大量的供应,美国这些企业马上就要跟着一起“刹车”。
而中方的态度,从始至终都很明确:管制是合法、合理的,是为了保护战略资源和国家安全。暂停一年是出于管控分歧、互利合作的考虑。
至于所谓的“正式协议”,中方从来也没有提到过,完全是美方自己的说法。

另外,贝森特没有提到的一点是,在中方宣布暂停稀土出口管控一年的同时,美方也宣布暂停实施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一年。
所以,如果美国希望与中国就稀土达成正式协议,那么美方是不是就需要彻底解除出口管制的穿透性规则,并将中国企业从所谓“实体清单”中剔除?
美方从未明示或暗示这种可能,那么中方不提“正式协议”,自然也是情理之中。
既不想拿出真正的诚意来做交换,又害怕“夜长梦多”,担心中方随时卡脖子——说到底,美国现在之所以显得这么急、这么乱,就是清楚自己在稀土这件事上根本没有底牌。
特朗普政府嘴上说得强硬,单方面提出“10天内要达成协议”,可真正决定局势的从来不是他们的威胁,而是实力和现实。解铃还须系铃人,中美接下来是否能在稀土问题上达成进一步的缓和,全看美方接下来是继续作秀,还是愿意踏踏实实把诚意落实在行动里。